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高企管理办公室陆续启动了2024年高企自查自纠工作。
2024年高企自查自纠工作
1、检查范围
截至2024年3月底,全省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2、检查数量
按照实地检查企业不得低于高新技术企业数10%的要求,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地检查。
3、检查内容
(一)制度检查。本地区是否严格执行企业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机制,是否对企业申请材料中知识产权、技术领域、研发活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研发费用归集、人员等审查确认;是否建立对申报企业开展实地核查的工作机制,执行情况如何;是否针对申报企业建立了科技、财政、税务综合(疑点)审查机制,执行情况如何;是否针对高企管理工作建立了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建立了高企自查或回头看机制,成效如何;在推进高企认定有关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都做了哪些工作;是否积极推进高企管理服务便利化机制建设,具体手段有哪些。
(二)材料检查。企业申请认定材料是否合规并符合认定条件相关的要求。包括:知识产权、技术领域、研发活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研发费用归集、人员等。
(三)实地检查。企业申报材料是否真实,是否续存并正常从事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包括:是否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了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信息;更名企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了相关事项等。
4、检查的依据
1.《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 号)
2.《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
3.《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关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通知》(国科发火〔2021〕362号)
4.《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与服务便利化的通知》(国科火字〔2020〕82号)
5.《关于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火字〔2022〕100号)
2024高企申报研发费用攻略
研发费用占比问题
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比指的是企业在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内,研究与开发费用总额相对于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
根据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企业在近三个会计年度(对于实际运营不满三年的企业,按实际运营期计算)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总额与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达到以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另外,企业在中国境内产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总额应至少占到全部研究与开发费用总额的60%。
研发费用归集重点/难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规定了研发费用归集应包括以下几项:员工工资、直接成本、设备折旧及长期分摊成本、无形资产摊销、设计开支、装备调试与测试开支、外包研发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
01人工成本的构成
人工成本主要涵盖了企业科技人员的薪酬、各类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此外,还包括支付给兼职和临时聘用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关键问题
1.科技人员定义:科技人员应是参与企业研发项目的人员,不论是常驻或外聘。这包括:
(1)直接参与研发及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
(2)专职管理研发活动的人员;
(3)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且实际工作时间超过183天;
(4)参与多个研发项目的人员;
(5)跨年度的人工费用(含年终奖)。
2.非专职研发人员的费用也应纳入考量。
建议措施
(1)项目立项阶段:明确参与人员及预算安排。
(2)资料整理:完善企业科技人员的相关资料,例如参保证明、学历证明、项目职责分配等。
(3)工时记录:为研发项目建立科技人员的工时记录台账,以及研发费用的工时记录台账,以确保费用的准确归集。
02直接投入费用
直接投入费用指的是企业为了进行研究和开发(R&D)活动而产生的具体支出。这些费用主要包括:
(1)材料、燃料及动力的直接消耗费用;
(2)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中所需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与制造费用,非固定资产性质的样品、样机购置费,以及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3)R&D 活动中所用仪器和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检测和维修费用,及通过租赁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关键问题
(1)材料、燃料和动力的直接消耗费用,特别是非资产性质的支出;
(2)生产用材料与研发用材料的区别;
(3)领用材料产生的废料、下脚料的财务处理;
(4)研发材料形成的样品、样机及残次品的销售处理。
建议措施
(1)所有领料单和燃料动力消耗单应明确标注项目名称及研发人员签字,以确保跟踪和验证;
(2)确保领用的材料直接与研发项目相关联;
(3)组织和管理与项目有关的所有材料、物资的购入发票、入库单和领料单等文件;
(4)对于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样品、样机及残次品的销售,应与加计扣除的特殊材料扣减表进行比对,并做出相应区分。
0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折旧费主要涉及研究开发领域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在用建筑物的价值减少。而长期待摊费用则关乎于研发设施在改建、改装、装修及修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关键问题
(1)折旧费用主要包括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和建筑物价值的递减。
(2)长期待摊费用涵盖研发设施在更新和维护过程中的费用。
(3)生产与研发共用的设备和建筑物费用的合理分配是一个关键问题。
建议措施
(1)对于生产与研发共用的设备,应明确工时分配。若无法清晰区分,则不能按加计扣除政策处理。
(2)确保改建、装修等过程中的长期待摊费用真实反映为研发设施的支出,以便合理摊销。
(3)完善内部管理,包括梳理固定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的相关文档,确保其用途与研发项目相符,这包括项目审批、预算、决算及付款等凭证。
(4)根据各研发项目实际使用的工作量进行费用计算。
04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主要指与研究开发活动相关的软件、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如专有技术、许可证、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成本。
关键问题
(1)仅当购买的专有技术被直接用于研发活动时,其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才能计入研发成本。
(2)研发部门采用的管理和设计软件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成本也可计算入研发费用中。
(3)对于企业自主开发的无形资产,只有在满足资本化条件并在达到预定用途之前产生的费用,才能构成资本化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成本已计入资产科目,而非直接计入成本。
建议措施
(1)对于已购置的无形资产,应系统整理相关的协议或合同、发票和付款凭证等文件资料。
(2)审核项目摊销中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确保其与项目需求保持一致性。
05设计费用
设计费用涉及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制造过程中的工序设计、技术规范、规程制定及操作特性的设计等多个方面的成本。这也包括为创造创新性、创意性、和突破性产品而进行的创意设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
关键问题
(1)明确设计费用与研发项目的直接关联性是至关重要的。
(2)对于企业内部的设计费用,主要涉及人员的人工成本,这部分成本应当直接归集至研发项目中。
(3)当企业将设计任务外包给专门的设计单位时,区分这些外包费用与外部研发费用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
(4)确保外包或委托的设计服务与研发项目的紧密相关性。
建议措施
(1)对于企业内部进行的研发活动产生的设计费用,应在项目计划任务书中明确记录。
(2)涉及到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的设计活动,需签订明确的委托研发合同,以保障权益。
(3)对于外包的设计费用,企业应该系统整理和保管相关合同和付款凭证,确保费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06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
装备调试费用主要涉及在研究开发阶段,为研制特殊或专用生产机器、改进生产及质量控制程序,或是制定新的方法和标准等活动而产生的费用。需要注意的是,为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准备的常规工装和工业工程费用,不应计入研发费用范围内。
试验费用包含了新药研发中的临床试验费、技术勘探的现场试验费和田间试验费等。
关键问题
(1)确定装备调试费用和设备购销合同之间的关系。
(2)理清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与工程合同的联系。
(3)区分常规性工装准备与研发项目中所需装备的费用。
(4)分辨一般工程与开发技术勘探试验费的差异。
关键问题
(1)在项目计划任务书中应详细体现所需的装备调试费用和试验费用。
(2)在签订设备购销合同时,需明确规定与研发活动相关的装备调试费用。
(3)在工程项目规划阶段,清晰界定与研发相关的活动部分,以便准确划分勘探试验费用。
0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指的是企业为了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或技术,而将相关活动委托给国内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并为此支付的费用。
这些活动的成果归委托企业所有,并且这些活动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紧密相关。根据独立交易原则,委托外研发费用的实际支出应该占到委托方研发费用总额的80%。
关键问题
(1)保证费用计算遵循独立交易原则。
(2)确定实际发生的费用,并将其80%计入研发费用。
(3)处理企业加工(定制)和工程合同中的研发费用。
(4)明确委托研发活动中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建议措施
(1)对于涉及技术开发的定制类或工程类合同,需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特别是那些可能涉及实质性技术改进的部分,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
(2)应整理并审查合同或协议、发票和支付凭证,以确认费用的发生。对于关联交易,必须根据独立交易原则来确定费用的金额。
08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涵盖了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但不属于前述类别的各种费用。
这些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以及研发成果的检索、论证、评审、鉴定、验收费用,还有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会议费、差旅费、通讯费等。
这类费用总额通常不应超过研发总费用的20%,除非有特别规定。
关键问题
(1)确定费用是否直接与研发活动相关。
(2)当研发人员同时参与多个项目时,如何合理分配其差旅费到各个项目。
(3)避免知识产权相关费用的发生时间不在项目研发周期内,从而影响其计入研发费用。
建议措施
(1)在研发人员的差旅费报销单上明确标注所关联的项目编号,以便于费用的准确归属。
(2)尽可能在项目研发的中后期申请知识产权,这样可以避免知识产权相关费用发生时间不在研发周期内的问题。